摘要:汉福德已然成为西半球污染最严重的核设施。这几年,美国联邦政府斥资20亿美元用于汉福德核设施内的核废料处理,但是这项工作仍旧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 |
图为汉福德核工厂
核泄漏、核辐射、核污染……这些令人闻之变色的词语早已有之,近日重新活跃在人们的视野。
日前,美国华盛顿州发生核泄漏事故。位于华盛顿州东南部的汉福德核设施内的6个放射性废料容器发生泄漏,至今泄漏仍未停止。
尽管有关官员表示,相邻水井暂时没有监测到较高的放射性污染水平。但是华盛顿州所有居民依旧惶恐不安。
追根溯源,此次事故的起因是一批超过20年使用期的储罐。这些“超期服役”的储罐,其中不少在此前也发生过泄漏。汉福德核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疏于管理,造成核泄漏的发生。
至此,汉福德已然成为西半球污染最严重的核设施。这几年,美国联邦政府斥资20亿美元用于汉福德核设施内的核废料处理,但是这项工作仍旧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
这类因人为而造成的核泄漏令人叹息之余,也敲响了警钟,提醒着人们注意核设施的管理。
人为放纵核泄漏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据称,作为最大的核废料倾倒地,全球核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俄罗斯卡拉恰依湖,在上世纪90年代,人类在其中停留一小时即可丧命。
卡拉恰依湖附近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车里雅宾斯克州的癌症患病率增加了21%,先天性缺陷患病率增加25%,白血病发病率增加了41%。
而现在,即使卡拉恰依湖大部分已被混凝土盖住,但核污染无法被完全盖住。
核废料倾倒所导致的核污染,原本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却由于人为的放纵,导致恶果,后患无穷。
相对于人为因素,造成核泄漏的自然因素让人们感到了自然不可预知的威力。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发生泄漏事故,21万人被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在这次核泄漏中,19名医护人员被污染,核泄漏将东京污染。
导致核泄漏的直接因素是地震,让人悲痛之余,多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核泄漏的防治思考。
不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一方面昭示着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给环境带来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