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1月24日文章:原题:“爆米花机”PK“3D打印机” 没想到中国老式爆米花机最近竟然火了,而且是“借道美国”,在美国探索频道节目《流言终结者》中,工作人员穿着防爆衣,躲在防弹玻璃后,正经八百地探究其生产方式,令人莞尔。
想必有较早在大陆生活经验的人对爆米花机不会陌生:类似炮弹的铁炉,架在火上,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转着铁炉,几分钟后,脚踩手提,嘭的一声巨响,躲在远处的孩子们围拢上去,争抢散落在四处的爆米花。美国人关注的视频上网后,就激发了一群大陆80后汹涌的怀旧潮。
事实上,这样的爆米花生产方式,在今天的中国已基本消失。不论是电影院还是超市,能提供爆米花的地方,装备的都是款式新颖的现代化爆米花机,跟美国现在的情况差不多。要想拜访老式爆米花机,恐怕只能去偏远穷乡了。
老式爆米花机的无奈远去表明,伴随着数十年来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中国旧有的生产方式不得不接受洗牌,并最终瓦解。怀旧情绪再浓厚,也挡不住这个历史车轮。
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最为甚者,莫过于3D打印机这种生产方式了。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了这种打印机,可以“打印”出真正的实体产品,甚至连房屋也可以“打印”出来。
科技的发展表明,其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不断提升,这十年来有关IT的进步便可见一斑。神奇3D打印机已经到来,将会对中国既有的生产方式形成摧枯拉朽的冲击。在尚未抹去的“制造业大国”的形象面前,所谓“中国创造”也还只是口号,3D打印机给中国的冲击,是事关产能整合、就业、社会稳定等的棋局,但进程缓慢的产业调整,已经显示出中国的准备不足、应对乏力。
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国爆米花机引发美国关注并获肯定,一方面让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得以满足,但另一方面,中国人也应思考,为何引来关注的是中国老旧、古怪、危险的事物,而不是尖端科技的发明创造?
爆米花机“走出去”是可喜的,没有发明3D打印机是可惜的。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具有前瞻性地加快自我调整,要比其他国家还要善于接受新胜旧汰,迎接3D打印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