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6 17:08: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就中國留學生社交圈子化現象,本報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等,他們就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融入要實現身份認同的轉換
陳福平:廈門大學副教授
我覺得“抱團”現象有利有弊。從好的方面看:首先,有助於適應當地的環境。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留學生群體,很多社會學研究表明,幾乎多數的移民群體初期適應一個新的社會環境,都有這種“抱團取暖”的現象。先前的留學生可以為新來者提供很多適應環境的信息和幫助,比如學業、生活等方面的幫助,這些都是留學生的“資本”,能夠在一個陌生環境的初期減少很多壓力。其次,有助於在心理上獲得支持和認同。語言和文化障礙可能是許多留學生初期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外加離開了在國內時的親朋同學圈子,孤獨感可能是許多留學生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相對而言,同為一個國家的留學生,在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比較小,通過交往可以獲得心理慰藉和認同,這是“圈子”存在的很重要原因。
從不利的方面看。首先,長期而言,“圈子”存在或許不能幫助留學生真正融入學校的學習環境。融入是一個深層的概念,實際就是將“我是留學生”的身份認同逐漸轉變為“我是這個學校的學生”的認知。如果留學生隻跟自己國家的學生交往,對語言學習的快速進步不利,同時對理解當地的文化也不利。 其次,大學是學生進入社會的一種學習,如果隻與本國留學生交往,這就會對將來的職業發展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尤其是對打算留在國外工作的同學來說,將來的職業環境以外國人居多,你也必須學會與更多的人社交。
出國學習要勇於跨出小圈子
金冉:啟德教育集團市場推廣總監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留學生社交“圈子化”現象不隻出現在中國留學生中,很多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留學生也都有他們自己的社交圈,這是不可避免也無法回避的一種由跨文化適應而引發的普遍現象,無法單純地用利弊來評價這種現象。
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形成社交圈子,可以為准留學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及時的當地信息,可以幫助他們為出國留學做好充分准備,也可以幫助他們迅速適應當地的留學生活,給予學習、生活上的經驗以供參考。除此之外,中國學生的社交圈,還能起到傳播中國文化的作用,比如邀請外國同學一起過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起聚餐等。
然而,如果中國留學生進入中國圈子是希望借此逃避與外國同學之間因為語言、文化造成的溝通障礙,顯然是弊大於利的。不能否認,部分中國留學生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心態,這樣不僅浪費了在國外體驗不同文化、不同思維方式的機會,也無法真正提高外語能力、學到知識以實現留學的真正目的。
所以,還是建議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客觀地認識社交“圈子化”現象,不回避,不沉溺。出國后要勇於跨出圈子,和其他國家的同學多接觸多交流,了解更多國家的文化以及思維方式,培養國際化的視野,才能不虛此行。
多角度看社交“圈子化”利弊
素福:心理學者
在我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圈子化”現象還是比較明顯的,這種現象利弊都有。
從心理層面來說,是有好處的。人在一個陌生環境下是沒有控制感的,出國后如果和自己國家的人在一起,心理安全感和身份認同感都會比較多,讓人更舒服。這種情況不僅在中國留學生身上存在,歐美國家在中國的留學生也存在這種現象。
另外,國外很多地方,留學生組織會為本國留學生提供一些服務,比如交通、住宿等方面的便利。同胞的關照,讓他們更樂於“抱團取暖”。
“圈子化”也存在弊端。我通過觀察認為,留學生雖然生活在國外,但是圈子裡的他們處在中國文化之下。而留學目的在於學習國外文化、技術,圈子化的生活方式會使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未融於當地文化是種浪費
科勒:現在深圳教書,曾在美國高中任教。
我認為如果中國留學生去國外留學,卻隻和本國學生在一起玩是很遺憾的。留學花費頗高,又跨過那麼遠的距離到異國他鄉求學,如果沒有了解或者因不適應新環境而不想融入新文化,這是一種浪費。
在我看來,把一個中國學生置於留學目的國的環境中是遠遠不夠的,還是應該鼓勵中國學生融入當地的文化,同時和學校其他國家的學生多交朋友。(林桂楨記錄整理)
圈子,圈子化,資本,同學,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