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05:13:2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灰色經濟”遇挑戰
12月2日,據匈牙利《歐洲論壇》報道,匈牙利華商集中經營的各大商貿中心受到匈牙利海關和稅務等部門的聯合大檢查。而這一情況已持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致使整個華商市場一片蕭條,經營困難。
匈牙利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余美明說,華商市場受到匈牙利多個部門大檢查的主要原因在於 “灰色經濟”。匈牙利當局認為華商經營不規范,批發貿易存在漏稅現象。另外,華商許多進口貨物在歐盟其他國家報關,使匈牙利本國海關無法從中受益。
近年來,華商“灰色經濟”經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西班牙《歐華報》報道,西方社會的輿論常常這樣評價,華商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暴富是源於“灰色經濟”,諸如:低價報關灰色清關、商品銷售少開發票、雇用黑工少交社保等等。
“灰色經濟”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夾擊。華人新移民在海外大多以從事小商品批發為生,為了保障低成本,往往傾向灰色經營模式,並成為輿論的焦點。近期歐洲各國對華商頻繁進行大規模、高強度的檢查,加上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歐洲華商餐館業、服裝加工、貿易批發和零售等傳統行業,使華商傳統的灰色經營模式面臨危機。
經營模式陷怪圈
華商的“灰色經濟”現象形成怪圈,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政策原因。
在西班牙,隨著上世紀90年代西班牙多次大赦和市場的需求,華商數量增多並逐漸積累起了原始資本,開始在各地的批發集散地擴張,相繼形成了華商批發商圈。借助著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也伴隨著灰色經營的手段,一大批華商迅速致富。這樣的致富模式引起效仿。
除了自發形成的“灰色經濟”漩渦外,當地政府的有關政策也是促成華商“灰色經濟”形成的原因之一。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為緩解國內市場輕工業產品供應的緊張形勢,政府決定從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市場大量進口便宜的日用消費品。為提高通關效率,俄羅斯海關允許所謂的“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此類公司在辦理海關手續時,普遍採取逃避俄進口管理措施和稅費的違規做法,且不向中方企業和商人提供真實合法的報關單証,這被稱為“灰色清關”。
在俄羅斯,紡織品關稅高達20%,且通過“白色清關”耗時較長,最終在批發市場上完全沒有競爭力。“灰色清關”的“好處”是能讓貨物快速進入市場,降低成本,自然也成為了華商們青睞的通關渠道。
華商迎來新轉型
如何走出“灰色陰影”,迎來“陽光轉型”?海外華商們已經開始用實際行動轉變經營模式,迎接正規、專業的全新轉型,其中不乏成功范例。
在西班牙享有盛譽的馬德裡華人禪餐飲集團曾多次在西班牙美食界比賽中獲獎。這家餐廳最大的特點是:從不盲目投資,准確定位,精益求精。因為堅持專業和正規,才使餐廳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依然能門庭若市,同時博得西班牙同行的尊敬。
還有些華人企業家在將企業的經營納入正軌的同時,注重企業品牌的開發和推廣。意大利華人詹楊義開創的麥克集團在意大利開設了7家超過數千平方米的超市,意大利本土員工超過了數百人,成為了雇佣本土員工最多的華人企業。
另外,海外華商也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在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大的過程中,更多華商與中企“強強聯合”,在幫助中企順利轉型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劉 婭)
灰色經濟,灰色清關,歐華報,歐洲論壇,意大利本土,通關效率,餐飲集團,致富,馬德裡,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