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資訊>>海外版精粹>>焦點關注>> 正文

燒腦的移動互聯 誰能傲嬌到明天

2014-12-04 05:28:22|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無行業不移動,無思維不網絡。

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中,商家無論大小、行業無論新舊,都在爭先恐后地“入網”、“上線”,誰也不想失掉這“先進”的競爭方式。App、微信、朋友圈、支付寶,這些可移動又聯網的形式正在廣泛地傳播,而一些具體的做法更是花樣百出。

不過,在速度越來越快、新鮮感越來越短的移動時代,那些琳琅滿目的App,有多少在你的手機裡沉睡?紅極一時的臉萌軟件,如今你是否還愛不釋手?紛繁復雜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哪些是“徒有其表”,哪些才有真正的競爭力?而未來,移動互聯網世界又將是何等景象?

花樣百出,卻又轉瞬即逝

自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不僅傳統產業受到了網絡經濟的沖擊,那些從小就在互聯網的搖籃裡長大的新生產業也同樣面臨著殘酷?殺,甚至生死的轉換比傳統產業來得更快。

2008年,“校內網”改名“人人”,一度成為在校生們尋找曾經好友、了解同學動態的重要陣地。2011年,人人網更是在股價和聲譽方面達到頂峰。然而時過3年,人人網的股票和市值雙雙跌去約75%,活躍用戶數量也因其他社交平台的競爭而大大下降。

“團購”的火爆同樣也是“曇花一現”。昔日每到一處都能看到“團購預留”的小牌子,3年多的時間后,數千上萬家的團購企業如今隻有800多家,剩得“美團”一枝獨秀。

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更加劇了這種競爭,無論是大紅大紫、風靡一時,還是日落西山、氣息奄奄,仿佛一切都在彈指之間就發生了。

2014年1月—2月,快的、滴滴打車兩大打車軟件“火爆登場”。不論是“年輕白領每天打車上下班”,還是“司機用打車軟件搶單火拼”,這樣的場景對很多人來說都顯得習以為常,甚至不勝其擾。

數據顯示,2014年1月—4月,嘀嘀打車的用戶已從2200萬增至1億,日均訂單從35萬增長至521.83萬單。快的打車日訂單量超過623萬,較上一季度增長20.7倍,用戶數超過6750萬。

不過,隨著兩大公司對補貼的減少及停止,不少用戶不再沉迷於叫車服務,重新回歸電驢、公交,使用“打車軟件”的高溫逐漸退卻。“現在我隻有在不得不坐出租車同時又不好打車的時候才想起用嘀嘀打車,不再像過去一樣隻要出門就用它了。”記者的朋友劉先生這樣說到。

同樣,從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持續升溫。在此期間,“余額寶”的奇跡催生眾多“寶寶”快速成長,互聯網金融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傳統業務不斷“觸網”升級,新興事物亟待“借網”騰飛,互聯網金融由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

然而,“高燒不退”的互聯網金融如今也難掩其浮現泡沫的隱患。業內人士指出,余額寶雖總體上表現優異,但卻難掩業績下滑態勢,其收益率由2013年高峰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的4.2%左右,估計未來余額寶收益率將下降到4%以下。更為慘烈的是,P2P平台由於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加劇,導致網絡貸款公司倒閉、跑路事件頻發,影響了這一新生網絡事物的生命力。

個性化的發型、臉型、膚色、表情,短短數十秒就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動漫頭像。數月之前,臉萌軟件憑借著個人化漫畫形象的快速創造、社交平台上的互動傳播效應迅速竄紅,一度榮登App Store娛樂類免費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但幾個月之后,“臉萌”熱度驟減,用戶們從過去的熱捧轉為直呼“玩膩了”。

事實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帶動安卓和iOS兩大移動平台迅速崛起,各類App應用層出不窮、花樣百出,但也讓它們生命變得更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壽終正寢”。一家德國服務調查公司稱,蘋果應用商店裡充滿了很多“僵尸”應用程序,超過2/3的應用程序幾乎沒有人下載安裝。即便是已安裝在手機、Pad等移動終端上的App,除少數頻繁使用外,大部分都處於“睡眠狀態”,再次點開時才發現已經無法運行。

網絡是“形”,質量為“本”

移動互聯網才剛剛井噴,新生事物就已經遭遇了“叢林法則”,不斷被狂風暴雨肆虐。人們不禁要問:都入網了、觸電了,怎麼還擺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移動互聯網時代商家和企業如何才能真正引領時代,保持持久生命力?

“現在大家有一個比較時髦的說法,叫做互聯網思維。但是,有些餐館說是互聯網餐館,但是互聯網餐館菜不好吃、服務不好,再怎麼互聯網也是沒有辦法幫你的。”面對這樣的困惑,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給出了答案。

在互聯網思維中,用戶思維顯得至關重要。不論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資源部”,還是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的“小米賣的不是產品,而是參與感”,都體現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商家對用戶的關注和尊重。

而關注用戶、尊重用戶的背后,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得到用戶的信任與滿意。假如認為移動互聯網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任何業務與其挂鉤都可以迅速走紅,於是就瘋狂地做App、推廣微信公眾號、搞眾籌、拉投資,卻不用心做好產品和服務本身,看似很新的“移動互聯網模式”便只是徒有其表。

同樣是運用移動互聯網進行“營銷”,小米公司不隻在線上賣手機,更是認真聆聽用戶的意見,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對手機進行改進。從CEO到工程師,再到銷售、客服人員,甚至雷軍本人,都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與小米用戶互動,甚至實現每周對手機操作系統進行升級。

相反,曾經紅極一時的一些團購網站沒有通過與顧客互動改進產品品質,只是一味壓低價格吸引用戶,最后因無法收回成本而倒閉﹔一些P2P平台沒有根據用戶需求推出個性化產品,只是通過提高回報率吸引客戶,終究也以破產甚至跑路收場。

即便當下阿裡有“雙11”當天獲得571億元銷售額的驕人業績,卻仍有人提出“工業4.0”的個性化生產將打敗淘寶裡的廉價貨銷售,表達的也是對傳統“薄利多銷”模式的擔憂:雖然已經“入網”,但如果賣的還是大陸貨、沒有提升產品的核心價值,未來終究還是會重復“無限壓低利潤空間”的模式而被淘汰。

另外,盡管通過投入巨資補貼用戶使用打車、在線訂餐軟件的企業表示自己是通過“燒錢”搶用戶,但如果沒有及時提升產品質量、做好用戶服務,最終熱度會隨著“補貼”的消失而驟減。而失去信用、影響安全的行為,比如產品的以次充好、線上快餐的無証經營、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非法融資,以及各種APP泄密的情形,也都讓用戶從滿懷期待到傷心離去。

“我們做互聯網這麼長時間,一直遵循的一個規律就是首先是用戶,用戶的需求被滿足之后你的收入和利潤都會隨之而來。”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如果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把你拋棄掉了,用戶到別的品牌上去了,收入和利潤都將無從談起。”

腦洞大開,未來路在何方

如同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所說,做任何事情,客戶首先要贏。“做任何產品和服務,都要問一個問題:你的客戶覺得有沒有用?”這一點不僅關系著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是把握未來走向的核心競爭要素。

而未來贏得用戶要怎麼做?在11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網絡大佬們在暢想未來互聯生活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大數據、雲計算的方法。

“菜燒得不好吃,本來是沒人幫得了的,但是‘計算’可以幫忙。如果大數據能夠算出來哪種搭配喜歡的人最多,菜做得不好的廚師可能就有救了。”阿裡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形象地表達了“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滿足用戶需求”的看法。而新浪董事長兼CEO曹國偉也表示,未來所有的業務都將越來越依賴數據去進行。比如說拍電影,在微博上可以通過大數據測算現在大家喜歡什麼,編劇怎麼去編,角色誰演比較合適。

在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支持下,產品和服務變得更有差異性,用戶們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將被滿足。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認為,未來教育不會像今天這樣有統一的考試,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考試,天才會很早被發現﹔每個人的脈搏每一天都能被記錄下來的時候,醫療就實現了個性化,大量的疾病就可以預防。

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方濱興則表示,未來的搜索也會變得更“智慧”,不光關注搜索的形態,而且關注對人意圖的理解。“比如說他搜索哪個醫院最近,你要真正理解他是想要用最快的方式去看病。”

當然,這些未來可能存在的生活狀態不僅需要運用新的思維模式,硬件等外在形式的支撐也十分重要。“未來,所有的事情會通過物聯網被連接起來。無論是眼鏡,還是衣服、鞋子、牆等等,甚至是一頭牛都有可能被物聯網連接起來。”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作大膽預測,“今天每個人大概會有兩個移動設備,30年后,每個人被連接的設備數量會達到1000個。”

而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可以把人連接起來,還會把服務和設備連接起來。“我們把搜索業務賣給了搜狐,電商業務賣給了京東,我們自己回歸到最本質的業務就是做‘連接’。”

“所有產品都帶電,我們大腦和每個物品都連接起來。”京東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對未來互聯網的發展表達了樂觀而美好的看法,“現在已經實現了‘所需即所得’,下一個十年,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最大改變是會逐漸實現‘所見即所得’、‘所想即所得’。”(柴逸扉)

制圖:潘旭濤

(責編:王化雲)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移動互聯網,支付寶,移動時代,燒錢,移動平台,入網,補貼,軟件,手機操作系統,智慧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反家暴細分家暴類型 專家稱隻回復“哦”算家暴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明星素顏証件照:劉曉慶如蠟像 宋茜滿臉麻子

安徽男子冒充畫家性侵25名女子被執行死刑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