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05:45: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2014年10月底,中國快遞服務企業累計業務量突破100億件。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國快遞業務量已經連續44個月累計同比平均增幅超過50%。
從2000年的1億件到2006年的10億件,再到如今邁入百億時代,中國快遞業以“加速度”實現增長“三連跳”。
作為行業中的后起之秀,快遞業如何在如此短的時期內煉成中國經濟“黑馬”,在中國經濟換擋期內一路狂奔?未來又將奔向何處去?
政策釋放紅利
“這匹‘黑馬’是改革生出來的,也是改革催它長大的。”對於快遞業何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大的發展,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郵政體制改革消除了體制機制上的發展障礙,快遞業的發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09年,我國修訂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首次將快遞業務納入調整范疇,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確立了“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為快遞業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2014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
2014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出台,明確提出優化城市配送網絡、建設社會化倉儲設施網絡、完善配送車輛便利通行等措施。
借力電商東風
2014“雙十一”雖然已過數日,但電商們亮眼的表現依然歷歷在目。而快遞業正是借電商之東風,進入發展快車道。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在11月11日-16日6天時間裡,全行業共處理快件5.4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6%﹔最高日處理量達到1.026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7.8%,是今年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1倍。截至21日0時,超過94%的快件已順利投遞到用戶手中。
這些成果的獲得除了借助外部有利因素外,離不開快遞公司自身的主動出擊。近年來,快遞企業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和科技應用投入力度,加快創新服務方式。微信公號、手機app等互聯網交易平台推廣步伐加快,智能快件箱、便利店自提等新型投遞模式范圍擴大,下單、支付、查詢、投遞等服務環節便利性大幅增強。
此外,不少快遞公司加快覆蓋網絡建設,在鞏固城市的基礎上向農村、向西部地區不斷進軍。例如圓通快遞航空運輸通達118個機場,航線覆蓋600多個城市。韻達快遞在全國擁有70多個轉運中心,4萬余個服務點,陸地運輸車2萬輛,深入城鎮與部分農村地區。
加速跨境布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快遞業的二次成長需要深挖市場,謀求“精准定位”,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隨著阿裡在美國上市及跨境電商業務的開展,未來中國快遞業在跨境物流領域也大有可為。
事實上,不少快遞公司已經在此前嗅到商機,開始積極布局。今年4月,圓通速遞與CJ大韓通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中國大陸至韓國全境統一收費的快件服務,承諾72小時送達。今年6月及11月,韻達快遞分別在美國洛杉磯與西雅圖、德國黑森州開設海外服務中心。
順豐速遞通過與波音公司簽訂767-300ER客改貨改裝飛機訂單、推出主要針對B2B跨境電商遞送的“全球順”(價格是順豐原有產品價格的60%-80%)、拓展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等措施多管齊下,力爭在與國際快遞巨頭的競爭中擁有立足之地。
黑馬,韻達,CJ,生產性服務業,雙十一,郵政體制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加速度,政府工作報告,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