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資訊>> 正文

降息旨在提高資金運轉效率

2014-11-26 05:15: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央行上周五的突然降息引發市場各方熱議。專家認為,降息雖然短期內對股市樓市產生一定積極作用,但是央行貨幣政策考量的是經濟的整體,而不是某一兩個具體行業。此次降息核心目的是希望通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資金市場運轉效率,讓實體經濟獲益。

企業喊渴並非因為市場缺錢

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增長有下行壓力、結構調整處於爬坡時期、企業經營困難有所加大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對融資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

然而,“融資難、融資貴”這一難題卻不是市場缺乏流動性造成的,實際上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截至今年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19.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M2增速較名義GDP增速高出4個多百分點,明顯超出2000-2013年的平均水平。

此外,央行今年還通過多種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注入中期流動性。瑞穗証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央行近一兩年並沒有採取常規性工具如降息降准,而是通過更多創新型工具如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達到定向支持的目的,本輪約7700億元的MLF對於流動性的支持力度其實要超出一次降准的力度。“盡管採取不少創新手段,效果仍然不太理想。‘融十條’剛剛出台,利率隨后大漲,便凸顯了政策困境。”沈建光說。

降息對實體經濟最有利

事實上,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此輪降息將對實體經濟產生顯著利好。央行表示,解決好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對於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三季度GDP增長7.3%是5年來最低的增速,表明經濟增長有下行壓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企業融資成本很高,客觀上對企業的投資產生負面影響。”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鬆祚表示,央行此次降息核心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降低企業和銀行貸款的利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財務成本,來鼓勵企業更多地投資和從事實體經濟活動,進一步穩定實體經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流動性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有所寬裕,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高。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基准利率的下調,尤其是貸款利率相對幅度稍大一點的下調,有助於推動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下降,這樣會減輕企業融資成本方面面臨的壓力。

“此次非對稱降息,實際上在收窄銀行利差,可以理解為是引導銀行將部分利潤讓渡給企業。”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慶明認為,目前銀行的盈利水平大大高於大多數實體企業,為了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必須將銀行業部分利潤讓渡給實體經濟。降息的傳導作用很快,效果會很快顯現。特別是時值年末,企業銀根偏緊,降息的效果更加明顯,實體經濟能夠更快地享受到降息的紅利。

“為救股市樓市”之說太片面

央行降息的影響,最先在証券市場得到反應。A股市場在本周一應聲大漲,上証指數創出近3年來的新高。尤其是地產股的普漲,更使一些人將此視為樓市走出低谷的重要信號。但是在專家看來,市場存在的這種“為救股市樓市”的說法是對此次降息政策的誤讀和片面理解。

“把這次降息理解成是救市是完全錯誤的理解。”向鬆祚表示,包括股市樓市在內的一些行業,對央行貨幣政策往往是根據自己的願望進行解讀。這種解讀是缺乏科學依據的,貨幣政策的考量絕對不是某一個具體的行業,而是基於經濟整體。

向鬆祚認為,這次降息並不標志貨幣政策根本方面的轉變,只是配合之前的貨幣政策的動作。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提出了10項舉措,這次降息便是配合這一舉措。

對於央行未來是否還會進一步降准降息,連平認為,不會形成降息通道,連續降息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還有一次降息的可能性。而在民生証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看來,寬鬆空間已經打開,預計下一次降准或降息不會太遠。寬鬆政策會一直持續到社融余額增速拐頭向上,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為止。(周小苑)

(責編:喬飛翔)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實體經濟 增速 融資難 融資成本 企業融資 為救股市樓市 下行壓力 廣義貨幣 小微 央行貨幣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沖擊香港立法會帶頭暴徒疑為網媒主持人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北工大校花撞臉林志玲 秒殺無數宅男(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