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5 05:10:1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限制對華出口高科技產品,雖曾屢次承諾放鬆管制,但遲遲未見行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北京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強調,希望雙方本著務實靈活態度,盡早談成一個高水平、雙向平衡的雙邊投資協定。希望美方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上盡早採取實質性措施。
1屢喊“放寬”隻聽樓梯響
為維護國家安全及高技術領先地位,美國一直對高技術產品出口進行限制,特別對中國限制更嚴。在中國的一再要求下,美國多次口頭承諾放鬆管制,但事實上卻從未落實。對於美國一再食言的做法,人們將其描述為“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比如2006年6月,時任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與安全事務的副部長戴維·麥考密克表示,美國將修改相關法律,以放寬美國對華出口較為敏感的高科技產品限制。然而在2007年6月正式公布的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規定仍舊限制航空發動機、先進導航系統、水下攝像機等20個大類的美國高科技產品對中國出口。
2010年,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美國也承諾要放鬆對華高新技術出口的限制。但2011年6月27日出台的出口管制新政策《戰略貿易許可例外規定》的規定稱,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物項可不經許可出口到44個國家和地區,但是名單中卻沒有中國。
2012年3月,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在上海表示,美國已經准備將46項技術出口到中國,但事實上,這46項產口是相對低端的產品,而且也要逐案審查,根本談不上放寬。2013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201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放寬了衛星及相關物項出口管制,但對中國仍保持嚴控,不僅禁止對華出口、再出口或轉移,而且也不允許在中國發射。
2限制出口阻礙貿易發展
美國總是將承諾止於口頭,實際上對中國越“放”越“緊”。有關專家指出,究其原因是美國為了商業和經濟利益,用“放寬”來誘使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而背后卻防著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軍事上,美國一直沒有放棄過去的冷戰思維,擔心高技術產品出口到中國會危機美國的霸權地位﹔經濟上,美國不希望中國的高科技產品提升,對美國形成競爭﹔政治上,美國政客喜歡拿中國說事以贏得選票。
美國自以為高明的做法其實阻礙了美國企業的發展。專家指出,中國正處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的過程中,美國的成熟高技術和產品在中國大有作為,而美國政府限制出口,使美國企業喪失了市場機會,使中美技術貿易難以充分發展。
限制對華出口還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根據國際貿易“相對比較優勢理論”,兩大貿易伙伴國之間交換的主要為各自佔優勢的商品,從經貿往來看,中國主要向美國出口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美國向中國輸入高科技和資本密集型產品。但事實上雙方卻極不對等,據統計,2002-2011年,美對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逆差幾乎增長了10倍,佔中美貿易總逆差近一半的份額。
3行動是最好的態度
在對華放鬆出口管制這件事情上,專家強烈呼吁,美國應該從說到做,拿出實際行動才是最好的態度,不要總玩虛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對本報記者表示,希望美國不要動輒用“國家安全”、“軍事機密”為借口限制對華出口。現在,很多高科技都已實現軍轉民,而且當今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真誠地以實際行動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
“未來中國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老百姓收入在增加,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正在成為世界市場,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市場將對美國的高科技產品有很大需求。”徐洪才說。
美國企業也盼望著放鬆管制。“我認為美國政府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與中國的貿易關系。我希望能夠盡快地更新和放寬出口管制,特別是高科技產品出口到中國的政策。”安利公司一位總裁如是呼吁。
當今市場競爭激烈,對中國而言,美國封鎖的技術和產品可以從別的國家獲得。徐洪才說:“美國的競爭對手不一定跟他保持一致,中國可以從德國、韓國、法國等國家買到同類產品。”
時事逼人,徐洪才建議,美國應該調整限制中國的心態和思路,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和行動,與中國合作,達到互利共贏的結果。(羅 蘭)
出口管制,國家安全,軍事機密,高科技產品,201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戰略貿易許可例外規定,中美貿易,發射,比較優勢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