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3 14:47:51|來源:國際在線專稿|字號:
天文學家使用斯巴魯望遠鏡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他們首次發現的宇宙第一代恆星。人們認為它們爆炸最終引發了重元素形成的第二代恆星。
原標題:日美科學家發現遠古宇宙第一代恆星痕跡比太陽大數百倍(高清組圖)
新華網東京8月23日電(記者 藍建中)研究人員曾從理論上推測宇宙誕生初期存在大質量星,但一直沒有發現証據。日本國立天文台22日宣布,其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這種巨大恆星留下的痕跡,其質量約相當於140個太陽。這一發現有望成為了解初期宇宙的形成和恆星進化的線索。
大爆炸之后的宇宙,首先從隻有氫和氦的氣體雲中誕生了恆星,然后形成了作為恆星集團的星系。星系中不斷誕生新的恆星並發生超新星爆發,從而產生新元素,形成了多樣的物質世界,因此第一代恆星對宇宙中的天體形成和元素合成來說都是重要的第一步。
日本國立天文台和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斯巴魯望遠鏡觀測時,發現在鯨魚座方向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的位置,存在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一半的恆星。
研究人員利用斯巴魯望遠鏡上的高色散攝譜儀詳細調查這顆恆星的光譜后,發現其鐵的構成相當於太陽的三百分之一左右,而比較輕的碳和鎂的構成則不到太陽的千分之一。
由於鐵以外的元素構成極低,研究人員認為這顆恆星是第二代恆星,也就是從第一代恆星釋放的元素與周圍的氫氣混合后形成的氣體雲中生成的。新發現的這顆恆星有可能記錄了第一代恆星制造的元素。
此前,研究人員一直通過計算機模擬演算第一代恆星誕生的情形,認為當時應該有很多相當於太陽質量數十倍的大質量星誕生,而且有一部分是相當於太陽質量100多倍的巨大恆星,這種巨大恆星爆發時會大量釋放鐵等比較重的元素。
此次的觀測結果証實了宇宙誕生初期曾存在巨大質量星,而且獲得了其進化和元素合成的線索,還有助於弄清巨大黑洞的起源。相關論文刊登在22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
恆星 太陽質量 宇宙 科學家發現 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