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14:49:54|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原標題:英媒:中國對於是否參與中東維穩面臨艱難選擇
英國《金融時報》8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該不該參與中東維穩?就中東當前的亂局來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個可以說可能損失最大的國家卻在袖手旁觀。在美歐大國苦苦思索應不應該及如何進行干預來阻止伊拉克解體的同時,中國卻缺席了——盡管它對伊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據最新估計,到2030年中國日進口原油數量可能達1100萬桶以上。若中國不能提高本國產量,進口量可能更高。
世界上唯一有可能提供此類產量增加的國家就是伊拉克。據伊政府數據,中國是該國石油行業最大的外國投資者。隨著美國石油消費和進口需求下降,能源安全已成為中國人的難題。問題在於,距2030年隻有15年了。在這個時間內,若伊的大規模開發項目被延遲,中國將面臨一些艱難選擇。
第一個選項是嚴格控制汽車數量和使用來降低需求。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有效實施此類限制的國家之一,但這些限制仍會打破圍繞個人經濟自由和生活水平不斷上升的微妙平衡,這種平衡讓中國在沒遭遇任何重大政治挑戰的情況下保持了30年的增長。回歸配給文化可能非常危險。
第二個選項是依靠開放的國際市場滿足供應。中國當然買得起石油,但到2025年這方面的選擇或將變得有限。屆時包括部分歐佩克成員國在內的許多石油出口國的出口能力將嚴重受限。從的黎波裡到德黑蘭,太多有能力加大供應的國家局勢日益混亂。委內瑞拉可能加大供應,中國人已在那裡建立密切關系,但該國石油業仍受到查韋斯政策掣肘。所有這些看似都不是靠譜的押注。同樣也很難想象中國變得越來越依賴俄羅斯。
第三個選項很難說更容易下咽。那就是中國認識到,作為貿易國家,在貿易伙伴的穩定方面有著直接利害關系。如果美國繼續抵制讓美軍重返中東的想法,中國人可能發現自己(無論多不情願)被迫成為對他們至關重要的政權的穩定擔保人。從這點出發,中國將走上逐漸加大干預的危險道路。但正如一度最敵視帝國主義的美國在上世紀發現的那樣,帝國往往是在無意中創立的,是對接二連三事件迅速回應的累積結果。對中國來說,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的后果才剛剛顯現。(作者尼克·巴特勒為倫敦國王學院國王政策研究所訪問教授,鄒策譯)
金融時報 伊拉克 選項 維穩 歐佩克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