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國際評論>> 正文

“重返蘇聯”在俄不再虛幻 社會精英帶動輿論

2014年05月05日08:51|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

莫斯科街頭書攤上,挂著以斯大林肖像為封面的挂歷。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汪嘉波】大約13年前,身在阿拉木圖的筆者曾在《環球時報》上撰文,描述中亞百姓對蘇聯往事的眷戀,題為“難忘蘇聯”。歲月如梭,當筆者再度撰寫蘇聯話題時,卻意外地發現,“后蘇聯”空間內的百姓對老蘇聯的態度與以往相比已大相徑庭。筆者原想再次以“難忘蘇聯”為題來講述今天俄羅斯人對蘇聯的想法和態度,然而,耳聞目睹的素材卻把筆者直接拉進“重返蘇聯”的節奏。事實上,“重返蘇聯”正成為一個節奏很強、很快的話題,它真實地擺在那裡,不再像以往那樣虛幻。有人說它是眼下烏克蘭沖突的病根,是俄羅斯與西方戰略沖突的焦點;也有人說它是俄羅斯人的夢想與光榮,並很可能成為一把鑰匙,為世人打開通向俄羅斯靈魂的大門。

  蘇聯印記,再度清晰

  筆者寫這篇報道時,俄羅斯的電視機裡正實況播報各大城市慶祝五一勞動節的場面:三色旗飄揚,彩帶飛舞,口號震天。一切恍如昨日,筆者眼前浮現出當年與蘇聯同學一起參加勞動節游行的畫面,一樣的人群,一樣的場面,一樣的滿腔激情。電視評論員反復提起蘇聯時代人們參加五一節游行的盛況,認為今天和昨日相比差異不大,“擁有共同的精神”。電視畫面上一位被採訪的老人則感慨道,“俄羅斯人在沒有蘇聯的日子裡已經熬過23年,蘇聯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

  從去年年底來莫斯科工作到現在,筆者每天看電視、聽廣播、與人交談,最常聽到的字眼就是“蘇聯”。“蘇聯時期”這幾個字,甚至成了一些人表達觀點時的口頭禪。俄羅斯《消息報》副總編梅茹耶夫先生解釋說,人們喜歡談論蘇聯的原因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俄羅斯全社會都對蘇聯充滿思念之情。

  蘇聯是什麼呢?它顯然並非僅僅是赫魯曉夫或斯大林。蘇聯不僅留在俄羅斯人的精神世界裡,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是老房子和舊家具,是動畫片和夏令營。它攜帶著舊玩具和老唱片在俄羅斯幾代人的情感世界裡生了根。在感嘆“蘇聯時尚”回歸、“蘇聯物件”值錢的同時,人們恐怕難以否認那些舊時尚、老物件裡的精神遺產。在今天的俄羅斯,蘇聯並不屬於過去,它遍布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對不少俄羅斯人來說,它不僅是一大批博物館,不僅是美輪美奐的莫斯科大學和烏克蘭飯店,也不僅僅是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寄托,它還是俄羅斯的推動力,是一個民族的自信。

  俄民調機構年初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7%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表示遺憾。其中有86%的老年人表示懷念蘇聯時代。而在25至37歲的受訪者中,非常懷念蘇聯時代的受訪者也高達37%。53%的人認為蘇聯解體完全可以避免。

  俄羅斯著名漢學家季塔連科院士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蘇聯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場偉大的社會實驗,它試圖建立人類歷史上最公正、最有保障、最能讓人感受幸福的社會制度。公正俄羅斯黨主席接受筆者採訪時也對蘇聯文明贊譽有加。前不久筆者與原蘇聯共青團一把手、蘇聯科學院著名歐洲問題專家米羅年科聊天時聽他談起,蘇聯時期平均工資大約是150盧布,而頓巴斯的煤礦工人月收入可達700盧布,比蘇共中央總書記、總理、部長的月薪要多200盧布。勞動最光榮,社會一切資源都歸勞動者。他說,蘇聯教會人們彼此信任、合作和相互支持。蘇聯人從來不會弄虛作假,廠家和商家都不會為營利而去騙人。蘇聯時期可以有輕工產品短缺,但隻要是打上“蘇聯制造”的商品,質量都絕對過硬。

  蘇聯歸來,腳步聲聲

  莫斯科一名叫尼古拉的大學教授說,蘇聯是俄羅斯人失去的家園,故園回首,定是一腔思鄉之情。他認為,蘇聯已經成了一種思想,正在影響當代俄羅斯人的生活。筆者行走在俄羅斯的城鎮和鄉村,到處可以看到蘇聯時期的印記。曾經擁有蘇聯護照的人正在老去,但整個社會似乎更增加了“蘇聯激情”。老一代思念自己的青春歲月,中年人感嘆自己曾是“歡樂的蘇聯兒童”,年輕人談論蘇聯或是囿於血液記憶,或是沉醉於“生活在別處”的小資心情。但是,政治家、知識分子、媒體人為何也會時常“言必稱蘇聯”?

  第一次在“透視俄羅斯”網站首頁上看到那個標注著“重返蘇聯”的碩大紅色方塊時,筆者簡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打開鏈接后方知虛驚一場,原來裡面不過是一些對蘇聯時尚的回顧,並無“重返蘇聯”的吶喊聲。但真的沒有嗎?

  半個多月前,俄羅斯舉行盛大的“喬治絲帶”十周年活動。“喬治絲帶”是紀念蘇聯衛國戰爭的標志。“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總經理德米特裡·基謝廖夫說,“喬治絲帶”眼下獲得了新生機,它已成為支持“俄羅斯世界崇高價值觀”的標志。他強調“喬治絲帶”活動不是政治活動,但西方媒體卻把這一活動視為期待蘇聯歸來的宣傳教育活動。

  其實,對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外媒也有類似觀察。日本《產經新聞》5月3日的一篇文章寫道,“普京政府美化蘇聯意識形態的路線愈發明顯。1日,紅場舉辦了蘇聯解體后首個蘇聯形式的‘勞動者盛典’”。文章稱,蘇聯時期,五一勞動節與5月9日二戰勝利日同被視為最重要的節日。莫斯科市長對恢復這一慶祝活動表示歡迎,稱這是“民眾愛國心高漲及國內環境良好的體現”。

  一個月前,俄羅斯議會下院的5名議員聯名致函俄總檢察長柴卡,要求調查“蘇聯解體的合法性”。議員們認為,在1991年3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76.4%的蘇聯公民贊成保留聯盟,而時任總統戈爾巴喬夫卻採取違法措施,給蘇聯判了死刑。表面上看,來自3個黨派的5名議員是在呼吁審判戈爾巴喬夫,但實際上他們是在為自己促使“蘇聯回歸”的想法制造輿論。正如5名議員之一的費多羅夫所言,在烏克蘭事件大背景下,提出蘇聯解體問題極為必要,“為了評價今天的政權機制,必須要對1991年蘇聯解體事件進行充分、可信的研究”,“這將有助於推動原蘇聯國家境內的民族解放運動”。

  蘇聯重生,打造聯盟

  從進入普京時代起,“蘇聯”便不再像葉利欽時期那樣“備受侮辱、責罵和痛恨”。俄羅斯人再次看到了蘇軍戰旗,重新聽到了蘇聯國歌的美妙之聲。普京還親自簽署命令,恢復“勞動英雄”稱號,重塑蘇聯人忘我無私的奉獻精神。去年4月,為促進俄體育事業發展,普京提出制定“全俄羅斯體育運動標准”。這一制度在蘇聯時期被稱為“蘇聯勞動衛國制”,是一套針對全民身體素質發展做出規定的體育標准。

  沒有人為蘇聯平反,因為它從來不曾遭受過徹底的否定。但是,在某些地方,俄政府和社會各界還是不滿意那些葉利欽時代的陰影。一些議員和教育界專家抱怨說,在俄中學課本中,對蘇聯的評價仍然混淆是非,誤導學生。雖說並沒有大張旗鼓,但俄政府和社會各界並不掩飾,它們正在悄悄地“恢復蘇聯的榮光”。比如伏爾加格勒在蘇聯時期名稱是斯大林格勒,現在,在每年的6個二戰紀念日,該市將臨時更名為“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表面上看,這是對衛國戰爭的紀念,實際上是為蘇聯正名。

  俄羅斯政治精英為何對蘇聯一往情深?懷念過去首先意味著對過去的認同。西方認為,俄羅斯正在以更強硬的姿態重返國際舞台,展示出構建“俄羅斯帝國”的壯志雄心。當克裡姆林宮開始對西方說“不”時,在西方看來,就必然意味著蘇聯的再次崛起。烏克蘭危機讓西方看到,俄羅斯已經著手全面反擊,開始實現“重建帝國之夢”。俄羅斯戰略學家們也承認,俄羅斯人對蘇聯的懷念,正是為了尋找重建一個強大國家的信心。

  俄羅斯列瓦達民調中心社會政治研究部主任鮑裡斯·杜賓對筆者說,蘇聯對今天的俄羅斯來說更像是誘人的傳奇。飛入太空的加加林,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顯赫非凡的超級大國地位——俄羅斯歷史上最關鍵的一些歷史事件都與蘇聯聯系在一起。正是因為與二戰勝利國的形象融為一體,蘇聯才獲得民眾在感情和道義上的巨大支持,蘇聯這個形象才形成當代俄羅斯聯合民眾的巨大魔力。蘇聯意味著聯合,人們思念“聯合在一起的歲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俄政府開始把民眾對蘇聯的思念之情視為一種聯合一切的強大動力。

  俄羅斯要在“后蘇聯”空間掀起新的一體化浪潮,要擴展海關聯盟,構建歐亞聯盟,要在經營新的牢不可破的盟國關系中尋找聯合起來的生存哲理。客觀講,俄羅斯這樣做無可非議,擁有北約的美國還要急於構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經濟聯盟。但在華盛頓看來,俄羅斯把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以某種方式聯合在一起,就是一種讓蘇聯重獲新生的努力。事實上,普京推動俄羅斯復興並非再造蘇聯——作為一種政治制度,蘇聯已死。人們有理由相信,普京是為了在維護國家主權、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等方面獲取更大利益。

(責編:劉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蘇聯 蘇聯人 蘇聯國歌 社會政治 社會實驗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武大女神" 賞櫻照爆紅 似民國少女穿越

探秘美麗空姐航班起飛前的准備工作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