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1日11:32來源:鳳凰資訊字號:
“小學生聽不懂太空授課”是可笑傻話
太空授課過程中,中小學生展現的科學素養,足夠讓一些成年人汗顏。(資料圖)
鳳凰軍事 防務短評 6月21日
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員王亞平成功在天宮一號完成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國內數千萬中小學生即時觀看了直播。50分鐘實時太空授課,體現的是中國航天技術的又一次巨大突破。不過,還是有人對此發出一些怪異言論,其中一個就是“這麼難的物理內容,小學生根本聽不懂”,進而指出太空授課毫無意義。
對於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傻話,隻能指出以下事實。
第一,小學生、初中生接觸的科學知識往往比成年人更豐富
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往往是最熱切的。在小學、初中時代,閱讀的科普書籍往往要超過任何年齡段。反而是高中、大學以后,由於學業緊張和注意力轉移,反而會失去對這些科學知識的關注。加上現在互聯網等信息手段的發達,小學生對天文、地理、生物知識的了解程度,超過一般的大人也毫不稀奇。
以筆者為例,小學初中時代閱讀的天文宇宙、古生物的書籍,遠比現在豐富,10歲前后知道的一些有趣的東西,現在反而淡忘了。
第二,太空授課是用實驗現象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天宮一號太空授課,性質上和小學、初中常有的實驗課完全一樣,隻不過展現的是地面上無法模擬的失重等現象。這種課,目的就是通過這些奇特現象,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非把水分子的排列方式都解釋個底掉。具體原理也許暫時無法完全理解,但大部分細節已牢牢刻在所有學生的腦海裡。對這些現象背后本質的探索,足以讓一些學生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
第三,一些成年人乃至一些無聊文人喪失了最寶貴的東西
小學初中時代的美好,就在於無限的好奇心。小學初中時代對科學知識的向往,往往成為幾乎所有高級理工人才追求上進的最初動力。一些成年人,自己看不懂淺顯的科學試驗,就想當然以為小學生也看不懂、聽不懂。很難想象,這些人的中小學時代是怎麼混過來的。這些人不但不頓然反省,反而心安理得,把正常的愛好科學的人們當怪物。
可以明白的指出,一些成年人特別是一些無聊文人,早已喪失了人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求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