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

美媒:29歲合同工泄漏美"竊聽門"機密 

2013年06月10日18:54來源:美國中文網字號:

摘要:美國中文網報道:英國《衛報》(Guardian)說,造成奧巴馬政府最近接連被爆“竊聽門”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的是29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合同工斯諾頓(Edward Snowden)。

衛報:29歲合同工泄漏美“竊聽門”機密_圖1-1

竊聽門引起全美輿論軒然大波。(雅虎新聞圖)

海外網6月10日電美國中文網報道 英國《衛報》(Guardian)說,造成奧巴馬政府最近接連被爆“竊聽門”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的是29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合同工斯諾頓(Edward Snowden)。

美聯社星期天引用《衛報》說,該報應他本人要求暴露其身份。斯諾頓說,“我沒有隱瞞我是誰的意圖,因為我知道我沒有做錯什麼。”

《衛報》說,斯諾頓目前在香港,他認為自己未來很可能到冰島避難。國家安全局已經向司法部提出刑事報告,指控相關泄密事件。

此前的報道說,奧巴馬政府不僅秘密收集數百萬人的電話記錄,甚至進入九大網絡巨頭的服務器進行監控並收集數據,引起輿論嘩然。

但奧巴馬6月7日拒絕為愈演愈烈的“竊聽門”事件道歉,辯稱“美國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保護公民隱私方面‘保持了很好的平衡’,所有行動都是在國會和法官的嚴密監督下進行的”。美歐媒體形容奧巴馬政府在侵犯公民隱私問題上“信用盡失”。還有分析人士認為,情報機構“將黑手伸向民眾”,提高了網絡軍事化的恐懼。

英國《衛報》5日率先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日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美國《華盛頓郵報》6日晚接著披露稱,過去6年間,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臉譜、YouTube等九大網絡巨頭的服務器,在“阿拉伯之春”和敘利亞內戰期間大量監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及照片等秘密資料。這些互聯網巨頭被爆對美國情報機構的竊聽計劃“唯命是從”,為搜集情報提供“后門”方便。

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表示,從電信公司和網絡運營商收集美國公民通話記錄的做法是合法的,得到了國會授權,過去幾年有效防止了對美國的“重大恐怖襲擊”。白宮發言人6日形容這一做法是美國監視恐怖嫌疑分子的“重要工具”。但這些美國科技巨頭們都一致否認監聽用戶資料,除非得到法律允許。

總統奧巴馬7日在加州演講時拒絕為“竊聽門”道歉,聲稱竊聽是“值得的”,同時還要把“泄密事件調查清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日引述奧巴馬的回應稱,美國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保護公民隱私兩方面“保持了很好的平衡”,政府所做的僅僅只是分析電話號碼及通話時長,然后從中找出有“恐怖主義嫌疑”的通話。他還重點解釋,如發現某個通話有嫌疑,情報人員必須去聯邦法官那裡辦理手續,就如同從事刑事偵查一樣。他表示,公眾應該明白“100%的安全和100%的個人隱私是不可能兼得的”。

奧巴馬試圖使美國人相信“沒有人在偷聽你們的電話”,卻引來輿論更多質疑聲。《底特律自由新聞報》7日稱,雖然奧巴馬公開宣稱“竊聽”的目的是為了讓美國變得更加安全,並非針對美國公民,但他並未透露相應的監督機制細節。美國公民權利倡導者及憲法專家們認為,奧巴馬以“反恐”為幌子,提高了網絡軍事化的恐懼。《紐約時報》稱,隨著“竊聽門”事件的發酵,猶他州共和黨參議員麥克·李等人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將在未來幾周推動修改諸如‘愛國者法案’等特別授權立法,不能再讓政府為所欲為”。眾院議長博納表示,“奧巴馬必須更清楚解釋,到底哪些算在國家安全需要范疇內”。

《紐約時報》形容奧巴馬政府在侵犯公民隱私問題上已經“信用盡失”。但在英國《衛報》看來,美國歷史上曾多次爆出“竊聽門”事件,包括“水門”事件,2005年小布什政府授權國家安全局竊聽“可能涉及恐怖活動”的海外美國人電話通信記錄,2009年美國司法部承認越權竊聽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美國公民電話通信,如今這個丑聞在更大范圍內發酵。

分享到:

(責編:王昕、於海軍)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