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7日17:08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能自省者方可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自省的民族方能樹立其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形象,而能除去民族性中的”丑陋“,才是以最文明的方式去傳播文明,孩子們自然會耳濡目染,不會再“野蠻”。 |
這次三千多年的埃及古跡被刻“到此一游”,這在中國公民素質多受詬病的外部語境下,很容易被上升到中華民族尊嚴的高度,受到公共輿論的斥責。問題是,當這種“沒素質”、“丟國格”的事情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並且當孩子的父母主動聯絡媒體公開道歉后,我們又該如何看待?
多年前,台灣著名學者柏楊先生首提“丑陋的中國人”,一針見血地指出國人的劣根性,中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第一次受到嚴厲的檢討。這種深刻地並且略帶嚴苛的自省論斷,曾經驚醒了當時的華夏子孫。柏楊先生稱,他痛心於中國的“醬缸文化”,批判中國人的“丑陋”,就是要讓未來的中國人在世界上活得更有尊嚴。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人活得怎麼樣了?或許你會說,中國的經濟已經是世界第二,中國制造品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中國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話語權分量越來越重,整個地球都好像被烙上了中國的標簽了。
但是,這些讓中國人活得有尊嚴了嗎?
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平時也會隨地吐痰、亂涂亂畫或者是“中國式”過馬路呢?如果有,那麼請你不要再對此事進行過度的譴責,因為否定別人乃是對自己道德優越感的一種臨時性滿足,卻在根本上缺乏對自己行為的反思。
誠然,“到此一游”確實成為國人素質不佳的一種“世界性”標簽,換做平時,我們大概隻會一笑了之,但是當它進入公眾的視野,甚至進入了國際的視野后,中國人作為世界上的一種標簽化的群體,更多的是應該以此事作為鏡子做對照式的反思。網絡上的以暴制暴,人肉搜索則完全忽略和未成年人的“無知”處境,群體化的缺失理性造成了這種輿論化的“除惡快感”,這都全然無助於避免此事再次發生,更無助於修補國人在世界上形象的缺失。單純的“除惡務盡”,非但是不理性與缺乏寬容,同時也是公民德行的缺失。
“吾日三省吾身”,能自省者方可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自省的民族方能樹立其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形象,而能除去民族性中的”丑陋“,才是以最文明的方式去傳播文明,孩子們自然會耳濡目染,不會再“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