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宣布向菲律賓派出槍擊事件調查小組的同日,菲律賓國家調查總局也表示要派人赴台。結果台灣小組18日返回台北,在桃園機場開了簡短的記者會,菲律賓調查小組卻還沒出發。對於政府部門的拖延推諉,菲律賓輿論19日才出現指責和不滿之聲。比照兩岸民意的激憤,菲律賓社會對槍擊事件表現得相當平淡。
赴菲律賓採訪以來,《環球時報》記者未因自己的身份遭到阻攔或質疑。對當地普通民眾來說,槍擊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與台灣關系不惡化,“菲勞”不會丟掉工作。
距菲律賓海岸警隊在馬尼拉的總部不遠,就是台灣調查小組的下榻酒店。18日,小組留駐兩人等待菲律賓方面的調查結論,其他人結束48小時的行程,並在返台后宣布“調查表明海岸警隊蓄意謀殺”。對這一說法,周六不開記者會的菲總統府特意通過推特反駁,稱“真相查明前切勿妄下結論、激化事態”。這些被台灣媒體反復傳播、分析的畫面和言辭,無法刺激菲律賓社會的神經。面對《環球時報》記者的詢問,殷勤的服務生大多不知道酒店內的台灣住客是誰。
菲律賓人喜歡打招呼。這幾天記者反復被問“你從哪來”,答“中國”,對方總是一連串的“nice nice(好)”,絕不會主動討論當下的槍擊漁民事件或一度激烈的黃岩島爭端。記者若主動詢問,會有人說:“確實有一些問題,但那是政府的事,菲律賓非常歡迎你。”馬尼拉人魯埃爾倒是對槍擊事件有所關注,他始終想不明白的卻是:“台灣為什麼不肯接受道歉?”一名在菲30年的華商如此解釋:“菲律賓人天性散漫,說好聽是樂觀,說難聽是‘吊兒郎當’,對什麼都無所謂。”在菲律賓看來,漁民死亡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菲律賓星報》評論員阿萊克斯 馬格諾18日寫道:“政府反應遲緩,表態模糊,但台北難道要我們的高級代表跪著求見嗎?”華商說:“菲律賓人務實,你急了他道歉,你軍演他打不起就假裝不屑,可你拒絕他、讓他感到不被尊重,他真生氣,菲律賓人極愛面子。”
眼看台灣怒火沖天,第三輪制裁似乎箭在弦上,過去的這個周末,菲律賓輿論多了不少提醒和警示的聲音。馬尼拉的法律學者蘭迪 戴維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即便是台灣漁船進入菲律賓領海,即便是漁船顯示出某種不合作或威脅,對一艘沒有武裝的民用船隻開火也是不符合國際慣例,違背海岸警隊的行動准則的。菲律賓國家調查總局17日向外界展示事件發生時海岸警隊人員所持的武器,調查總局有匿名者透露,海岸警隊可能涉嫌違規,但“是否有罪,結論還不一定”。
真相如何,誰會被懲處,對菲律賓民眾說不上重要。與記者交談中,他們不認為這起事件會最終影響菲律賓與台灣的往來。記者所見,菲律賓機場處處有中文繁體標識,馬尼拉超市有台灣人賣奶茶的專櫃,酒店至少能接收5個台灣電視頻道,還有8.7萬名“菲勞”在台務工。“我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不能再輕鬆進出台灣。”47歲的瑪琳曾在台做工7年,如今她急於赴台務工,卻被要求補充“5份從來沒聽說過的証明文件”。菲律賓政府強硬地稱“菲勞”可以轉移市場,馬尼拉商人拉莫斯卻斥此為“胡謅”,“八成赴台工人是為台灣工廠定制的,馬來西亞、沙特根本不需要。”在菲台商也顯示出某種類似的務實態度。在18日台北駐菲代表處召集的會議上,有台商坦言,事情不要搞太僵,“我們這些人的生計也是菲律賓給的”。
有接近菲律賓政府的人士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在此事件中扮演調停角色,只是“要等合適時機”,菲律賓和台灣的摩擦仍將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