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反,那種打著國家利益的旗號自我設線,或者因人廢政的做法,雖然具有一時的道義正確性,但在永恆的國際政治斗爭中,卻絕非明智的做法。 |
海外網5月3日電 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 安倍對俄羅斯的訪問是2003年以來日本總理首次訪俄。普京向安倍送上了一份豐厚的見面禮,同意兩國外交部門立即著手開啟和平條約的談判工作。會晤中普京還向安倍贈送了一瓶1855年收成的葡萄釀造的紅酒作為私人禮物。1855年俄日簽署了歷史上首個《經貿與友好協定》,這樣昂貴年份酒的政治寓意顯而易見。
普京如此重視安倍的原因:一是俄羅斯確定遠東開發戰略后,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國際資金參與。2012年俄日雙邊貿易額是320億美元,但俄羅斯累計吸引日本投資隻有11億美元。安倍在此次訪問中除了同意建立10億美元的俄日共同投資基金外,還承諾將向汽車、精密儀器等領域直接投資數十億美元,並採取措施大幅提升雙邊貿易額。
二是歐洲經濟危機后俄羅斯天然氣急需新的大買家。福島核電事故后,俄國天然氣在日本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大增加,所佔份額已升至10%。但普京認為這仍然相當不夠。莫斯科還面臨著來自澳大利亞、卡塔爾、未來還可能有土庫曼斯坦,甚至美國頁岩氣的有力競爭。
三是安倍再度執政后基本上確立了在日本政壇的領導地位。俄羅斯在野田任內就在醞釀恢復俄日和約談判,為此普京一度准備訪日,但最終因為野田根基不穩而放棄。安倍上台后通過一系列政經舉措,短時間內贏得了國內的極高支持率,未來長期執政甚至把持日本政壇的可能性很大。這讓普京打消了把精力浪費在政治過客身上的擔憂。四是安倍在對俄關系上顯示出了誠意。2012年重新執政后,安倍明確宣布,一定要解決北方四島問題並與俄羅斯簽署和約,使兩國關系恢復正常。兩個月前安倍派日本前首相森喜朗訪俄,並向普京轉交了自己的親筆信。日本國內也制造輿論稱,盡管普京被西方指責為新沙皇,但2010年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登島表明,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普京要比俄羅斯所有政治家都更好說話,更易接受日本的要求。
1956年蘇日聯合宣言明確結束了兩國的戰爭狀態並建立外交關系,蘇聯同意在締結和約后把北方四島中的齒舞、色丹兩島交還日本,兩國的首次和約談判由此開啟。冷戰結束后,為拯救陷入空前災難的俄羅斯經濟,葉利欽提出以日本對俄投資換取北方四島的解決,雙方就此達成君子協定,並於2001年開始第二次和約談判。普京和安倍此次開啟的是俄日關系史上的第三次和約談判。
盡管其結局現在還難以預料,但從普京“真心希望在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條件下解決這一問題”的表態來看,這次談判和前兩次一樣,都是希望用和約談判的方式解決兩國關系中的死結——北方四島問題,本質上其仍然是一場用領土換投資的“權錢”交易。這樣的交易在國家間關系中非常普遍,因為國際政治的本質就是利益,可以用爭奪的方式,也可以用交易的方式。隻要是為了國家利益,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談的。相反,那種打著國家利益的旗號自我設線,或者因人廢政的做法,雖然具有一時的道義正確性,但在永恆的國際政治斗爭中,卻絕非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