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國際

國際猛評:道德的重量不應該停止在72小時

2013年04月24日09:09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面對生命的時候,應該不計成本,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奇跡,這才是最高尚的道德。

        對地震幸存者的搜救應該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長時間被困后獲救的案例比比皆是。

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后,救援“黃金72小時”的概念被媒體屢屢提及。但是這僅僅是人們對於救援的概念化描述,真正的災難發生后,對生命的尋找遠遠不應該止於72小時。

對地震幸存者的搜救應該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長時間被困后獲救的案例比比皆是。據媒體報道,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一名60歲的老人被困11天后終於獲救﹔1985年的墨西哥地震,許多被掩埋超過了一周的人們都存活了下來,甚至包括58名嬰兒﹔在2005年的巴基斯坦地震中,一名青年在廢墟中被埋27天,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奇跡生還。據不完全統計,在1985年到2004年中,共有18起的大型地震,其幸存者在被救前的平均存活時間為6.8天。

在醫學以及倫理學的文獻中,並不存在人在廢墟中存活時間的具體定義。實際上,確定被困者的存活時間,是為了方便政府決定是否將有限的資源繼續用於搜救,以及何時把救災工作從搜尋轉為重建。2012年,伊朗連遭2次6級以上地震,300余人罹難3000余人受傷,但因人力不足問題,在地震發生僅一天、廢墟下仍有被困者呼喊的情況下,伊朗便叫停救援,展開重建。當時的官員稱“我們將開始用重型機械清理廢墟,而不再考慮廢墟裡是否還有人生還的可能。”

“911”事件發生14天后,紐約市才對失蹤者發出死亡証明書,遺體的搜尋工作持續了9個月。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發生三周之后,官方才宣布對此次幸存者的搜救工作結束,而對於失蹤者的遺體的搜尋則持續了一年多。或許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救助資源相對寬裕,用於災后效果甚微的搜救可以不計成本。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時間對於災后階段有限的資源分配尤其重要。這種資源不僅體現在有形的物資和食品上,也包括無形的呼吁與外界關注。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道德律中有一種情況,就是通過災難才可能窺視人性的“黑暗”與“光明”。在這次地震中,我們遇見了“最美新娘”、“最美英語老師”等諸多感人的故事﹔也聽說了“最幸災樂禍的主持人”、“被批喊滾的紅會”﹔同時還有專家與民間預報地震的論戰。在外界的爭論中,救助的時間正在流逝。時間越少就越發珍貴,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用道德維度去審視災難毫無必要,而選擇用理性去面對災難不僅是人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進步。災難過后,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把“道德的高尚”放在時間軸上才是那些被掩埋的幸存者們最希望看到的。我們的行動就是他們生命的延續,面對生命的時候,應該不計成本。

盡最大的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奇跡,這才是最高尚的道德。

(劉猛 海外網評論員)

 

分享到:

(責編:劉猛)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