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年4月9日,裡格尼茲會戰爆發。波蘭西裡西亞公爵亨利率領波蘭、德國以及條頓騎士團的聯合部隊約三萬人(包括一萬名重騎兵),從裡格尼茲出擊迎戰拜答兒率領的兩萬蒙古騎兵。蒙古軍通過引誘亨利軍騎兵部隊追擊,使其和步兵脫離,然后再進行反擊將對方騎兵和步兵各個殲滅。亨利公爵、條頓騎士團大首領奧施特恩等多名貴族被殺,聯軍部隊陣亡超過兩萬。
裡格尼茲會戰是東西方軍隊和戰術相互交鋒的典型戰例
1865年4月9日,美國南軍名將羅伯特·李率領北弗吉尼亞軍團在弗吉尼亞州的阿波托馬托克斯鎮向格蘭特將軍投降。格蘭特允許所有接受投降的南軍軍官可以保留隨身的手槍和佩劍,騎兵和炮兵可以將所屬馬匹帶回家。李將軍在簽字后和格蘭特握手,隨即率領26765名部下解甲歸田。此后,南方殘軍17萬相繼放下武器,美國南北戰爭宣告結束。
格蘭特與羅伯特·李的握手
1917年4月9日,英法聯軍在西線發動尼韋勒戰役。該作戰計劃是在法軍總司令尼韋勒將軍領導下制定的,以通過攻擊行動扭轉西線局勢。在主要突擊方向上,法軍投入進攻的兵力為59個步兵師和7個騎兵師,5000余門火炮,1000架飛機,約200輛坦克。當面為德軍第1、第3(4月中旬前)和第7集團軍,共有步兵師27個、火炮2431門、飛機640架。此外,英軍也在阿拉斯地區發動輔助攻勢。英法軍雖然在近一個月內不斷發動攻勢,但均遭到挫敗,攻勢最后在5月5日終止。英法軍付出了35萬人的巨大損失,德軍也損失24萬人。此次戰役被稱作“尼韋勒大屠殺”,激起法軍一些部隊的騷動甚至起義。
1918年4月9日,德國在西線發動佛蘭德戰役。
1924年4月9日,德國賠款委員會第一專家委員會發表報告書,史稱“道威斯計劃”。道威斯計劃大大削減了德國每年的賠償額,隻規定前五年的具體賠償額,即1924-1925年度為十億金馬克,以后逐年增加,到1928年-1929年為25億金馬克,以后每年按25億金馬克賠償數額繳付。
1940年4月9日,德軍開始代號“威塞演習”的軍事行動,對丹麥、挪威發動大規模進攻。德軍未經宣戰侵入丹麥,在四個小時內即佔領該國。與此同時,德軍空降兵和登陸兵在挪威沿岸的奧斯陸、克裡斯蒂安桑、斯塔萬格和拉爾維克等地空降和登陸。德軍遭到挪威部隊的激烈抵抗,海軍部隊遭到重創。盡管如此,德軍空降部隊依然在當天佔領了挪威首都奧斯陸。
同日,德國艦隊在入侵奧斯陸附近港灣時,遭到駐守奧斯卡斯炮台的挪軍戰士的猛烈反擊。德艦隊遭到重創,多艘戰艦被擊沉擊傷,其中德國艦隊旗艦——最新型的“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被挪威海岸炮台開火擊沉。數百名德軍官兵葬身魚腹,德國艦隊司令奧斯卡· 孔末茨將軍及登岸水兵被俘。德國艦隊殘部被迫暫時撤退。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沉沒
同日,德國艦隊進攻挪威第二大港口卑爾根時,遭到挪威海岸炮台猛烈炮擊。德國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被重創。但德軍部隊士兵成功登陸,在午前佔領了該港。進入夜間后,24架英國轟炸機襲擊卑爾根,將已受重傷的德輕巡洋艦“葛尼斯堡”號炸沉。
同日,德國“卡爾斯魯厄”號輕巡洋艦在完成炮擊任務后被英國潛艇“游蕩者”號擊沉。
同日,英國主力艦隊抵近在卑爾根附近海域時,遭到德軍大批轟炸機空襲,英軍1艘驅逐艦被擊沉,1艘戰列艦和2艘重巡洋艦受傷。
同日凌晨,德國登陸部隊在10艘驅逐艦掩護下,在挪威北部的納爾維克登陸。在戰斗中,挪威舊式海防裝甲艦“艾得斯伏爾德”號和“挪奇”號被德軍驅逐艦擊沉。上午8時,納爾維克被德軍佔領。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島美菲守軍約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向日軍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日軍殘殺,史稱“巴丹死亡行軍”。
1942年4月9日,英國航母“競技神”號在錫蘭島亭可馬裡海軍基地附近,遭到日本海軍航母機動艦隊的91架艦載機的集中攻擊,共命中10彈,很快沉沒。此戰還有驅逐艦和巡邏艇各1艘被日機擊沉。此后,南雲忠一率領機動艦隊撤退,經馬六甲海峽返回太平洋。自此,日軍再未向印度洋派遣大型水面艦艇部隊。
“競技神”號航母沉沒
1942年4月9日,德軍佔領希臘薩洛尼卡,希臘“東馬其頓”集團軍宣告投降。
1942年4月9日,美國與丹麥締結協定,格陵蘭受美國保護,美國取得在格陵蘭修筑海空軍基地的權利。
1951年4月9日(東京時間4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決定撤銷侵朝部隊總司令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 。
1969年4月9日,世界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鷂”式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炎之羽)